1.“热杀菌”方式,但这样可能破坏食品本身营养成分中的活性物质,严重影响产品的营养性,并且在冷链运输过程中也会存在温度失控的问题。
2.控制酸度,但会受到口味等因素的制约。
3.控制渗透压,这种方法需要在食品中添加较多的糖类以及盐类物质,但这样在增加产品储藏性的同时也增加了食品的健康风险——高糖会增加糖尿病风险,高盐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同时部分高渗透压的芽孢杆菌在如此环境中也会长期存在且会分泌大量的内毒素。
4.采用防腐剂,用化学物质杀灭微生物,但防腐剂在人体内无法完全分解,而且肠道内有着人体的正常菌群,防腐剂杀灭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同时也会杀灭人体的正常有益菌群,严重扰乱了人体肠道微生物系统,长期使用后患无穷。
相关新闻推荐
1、北极狐唾液乳杆菌ZJBF005生长曲线、产酸和耐酸曲线、抗菌活性测定(二)
2、滑液支原体和猪鼻支原体不同培养时段的CCU的生长曲线与世代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