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
2.1对生长曲线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菌液的细胞浓度与吸光度值(OD值)成正比,试验中采用OD600来衡量重组大肠杆菌的细胞密度。因此,通过测定OD值的变化来间接地表示乙酸钠对重组菌生长的抑制情况。
乙酸根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结果(图1)显示,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酸钠对BL21(DE3)/pET15b-Tres的生长会产生影响,菌体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使得菌体生长的延滞期延长,且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而乙酸钠浓度为0.5 g/L时,对菌体生长的抑制较弱,其他浓度下,0-6 h内,生长较缓慢。在6 h之后,较低浓度(乙酸钠浓度低于5 g/L)下,菌体生长受到的抑制减弱,而在较高浓度(乙酸钠浓度为10、20和30 g/L)下,菌体生长被严重抑制,生长依然缓慢。
图1不同浓度乙酸钠对重组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2.2对细胞显微特征的影响
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对照组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形态,如图2中A-1、A-2所示,其细胞形态比较完整、饱满。而试验组中用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酸钠处理过的重组菌,形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用浓度为6.25 g/L和25 g/L的乙酸处理过的菌体形态如图2-B、2-C所示,用浓度分别为6.72 g/L和26.88 g/L的乙酸钠溶液处理过的菌体形态如图2-D、2-E所示。图2-B显示,菌体基本形态没有较大变化,只出现较小的褶皱,而图2-C中显示菌体出现皱缩,菌体的形态受到较大影响。乙酸钠处理后的细胞(图2-D、2-E)显示,细胞会发生凹陷,随着乙酸钠浓度的增大,细胞受损情况加重。
图2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乙酸(钠)对重组菌形态结构的影响
2.3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的变化可以反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重组菌经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酸钠处理后其菌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图3-A)表明,菌体加入无菌水的空白对照组电导率很低,而且变化不大,而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后,菌液的电导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乙酸钠是一种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解离度下降,离子运动速率降低,电导率也降低。相同浓度的菌液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后,电导率也变得不同,浓度为13.44 g/L时,电导率最大。浓度继续升高电导率先降低后升高,可能是由于电解质解离程度高使得乙酸根由于外界压力进入细胞内部,导致其先下降,而其他浓度的乙酸钠加入后,会使得电导率有所升高,这说明乙酸根导致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内容物电解质泄露到胞外,其电导率的变化程度相差不大。而图3-B显示,加入乙酸后,菌液的电导率均升高,初始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升高程度也随浓度增大而略有增大,说明细胞膜的破坏程度略有增加。
2.4对菌体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通过测定经不同处理后的菌液上清在260 nm处的吸光度值变化推测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变化情况。重组菌经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处理后菌液上清的OD260变化情况(图4-A)表明,空白对照组的菌液上清OD260没有升高,且变化较小,而实验组的OD260变化比较大,且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的菌体细胞膜完整性受到影响,有DNA等物质的泄露;由于乙酸钠是强电解质,浓度太高会抑制其电解率,而浓度为26.88 g/L和6.72 g/L时,趋势相似,变化程度接近,推测其电解率相近。而浓度为13.44 g/L和3.36 g/L时,OD260值变化不大;浓度为13.44 g/L时,可能是由于乙酸钠的电离及乙酸根的水解程度较大,会有大量的质子化的乙酸根进入细胞,对膜的完整性影响较小,而浓度为3.36 g/L时,浓度较低则对膜完整性的影响较小。乙酸添加情况(图4-B)表明,前200 min,变化情况较复杂,无明显的趋势,之后可以看到试验组的OD260高于对照组,且随浓度增大而升高,说明乙酸会影响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DNA等大分子物质的泄露,且随浓度升高作用增强。
图3不同浓度乙酸钠(A)及乙酸(B)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图4不同浓度乙酸钠(A)及乙酸(B)对重组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2.5对细胞内膜的渗透性影响
通过测定菌液上清中的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来检测胞内大分子渗透至胞外的情况,进而说明细胞内膜的受损情况。菌液添加乙酸钠作用后,离心菌体,取上清测定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性,结果(图5)显示,加入乙酸钠作用于菌体后,上清中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高于对照组,说明乙酸根对于细胞内膜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导致β-半乳糖苷酶渗漏到胞外,而不同浓度的乙酸钠对其作用效果相差不大。
2.6荧光分析法测乙酸对菌体膜蛋白构象的影响
通过荧光分析法检测乙酸对菌体上的膜蛋白及细胞膜结构的影响,结果(图6)表明,KI作用后,荧光强度降低,说明能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色氨酸Trp残基结合,同时荧光强度逐渐降低,由此可以推断,色氨酸Trp残基位于细胞膜的表面和内部,当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化时,膜内部的Trp残基就会暴露出来与KI结合。图7结果显示,随着乙酸浓度的增大,Trp残基的荧光强度相应的依次减少,表明乙酸对Trp的荧光特性具有淬灭作用。而激发峰的位置和图形基本上没有变化,这表明乙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结构,使位于细胞膜内的Trp残基暴露于细胞膜外。
2.7对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图8显示,加入低浓度的乙酸钠,海藻糖合酶的表达量会增大,推测是由于乙酸根进入胞内,会作为碳源参与到菌体的代谢中,因而其表达量增大,但随着浓度的继续增大,乙酸的抑制作用也会表现出来,海藻糖合酶的表达量则随着乙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说明乙酸钠会对海藻糖合酶的表达产生抑制。
图8乙酸钠作用后的重组菌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
高密度发酵的过程中乙酸抑制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摘要
高密度发酵的过程中乙酸抑制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外源基因的表达——材料与方法
高密度发酵的过程中乙酸抑制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
高密度发酵的过程中乙酸抑制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外源基因的表达——讨论、结论
相关新闻推荐
1、不同浓度的桑黄水提物对乳制品中有害指示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仪器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