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五味子乙素提取液抑菌作用测定
1.3.2.1药液制备
将分离纯化后的五味子乙素冻干粉末,用乙醇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25、0.5、1、2、4、8mg/mL溶液,备用。
1.3.2.2菌种活化
将融化的培养基装入试管,灭菌后摆斜面。在无菌条件下用划线法将供试菌种移接入相应的斜面培养基上,于37℃条件下培养18~24h,进行菌种斜面活化。
1.3.2.3供试菌株悬浮液的制备
将活化好的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每种分别挑取两环菌苔,各用无菌水稀释,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菌悬液。
1.3.2.4含菌平板制作
将新鲜配制的培养基于121℃条件下灭菌,当培养基冷至50~60℃时,于超净工作台上将培养基倒入灭菌的90mm培养皿中,每皿15~20mL培养基,待平板冷却后,每皿中加入0.5mL菌悬液,用三角玻璃涂棒均匀涂成薄板备用。
1.3.2.5抑菌作用测定
参照平板法,在已放至室温的培养基上等距均匀放3个已灭菌的牛津杯,在其中两个牛津杯内用微量移液器加入等量不同质量浓度的五味子乙素提取液,另外一个作为对照,加入等量乙醇溶液,将板立即置于Bioscreen C自动生长曲线分析仪上。培养物保持在37°C,持续振荡,每5或10分钟测量一次OD600,总持续时间为24小时。研究人员利用Bioscreen系统来测定不同TIR防御系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对噬菌体感染的反应。通过测量细菌的吸光度(OD600),可以了解噬菌体感染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及TIR系统是否有效抑制了噬菌体的增殖。
2结果与分析
2.1五味子乙素提取液清除自由基
2.1.1五味子乙素结构鉴定
图1为将HPLC纯化后五味子乙素提取液经冻干后的五味子乙素的红外光谱图,样品在2959cm-1处有吸收峰,为—CH2伸缩振动峰,说明乙素结构中有烷基的存在。样品在1619cm-1左右处有吸收峰,为芳环骨架振动引起的很强的吸收峰,说明了乙素结构中有苯环的存在。样品在1418cm-1左右处有吸收峰,为羧基的C=O的伸缩振动峰,说明了乙素结构中有羧基的存在。样品在1329cm-1处有吸收峰,为羧基的C=O的对称伸缩振动峰,说明了乙素有羧基的存在。样品在1046cm-1处有吸收峰,为—OH的变角振动峰,说明了乙素结构中有羟基的存在。鉴定后的基团与图2中五味子乙素结构符合,基本判定样品为五味子乙素。图4为五味子乙素提取液的HPLC图与图3五味子乙素标准品的HPLC对照,根据五味子乙素成分的峰面积的百分比得出其纯度(纯度≥98%)。
2.1.2五味子乙素提取液清除羟自由基
由图5可知,在0.1~0.5m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二者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较好,并且其清除效果都与其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关系,随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增强。另外,总体上五味子乙素提取液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大于VC,其半数清除质量浓度为0.2mg/mL,当质量浓度为0.5mg/mL,其清除率接近100%,而抗坏血酸的半数清除质量浓度为0.26mg/mL。
2.1.3五味子乙素提取液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由图6可知,在0.1~0.5m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五味子乙素和VC二者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都较好,清除效果也都与其质量浓度有一定的关系,随质量浓度的增加,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增强。抗坏血酸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总体上大于五味子乙素提取液,其半数清除质量浓度为0.16mg/mL,而五味子乙素提取液的半数清除质量浓度为0.24mg/mL。
2.2五味子乙素提取液的抑菌作用
由表1、2可知,五味子乙素提取液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供试的几种细菌都有抑菌活性,其中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图7),最低抑菌浓度为0.25mg/mL,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最低抑菌浓度为1mg/mL。同时根据抑菌圈的变化,五味子乙素提取液对供试菌的抑制作用与其质量浓度也有一定的关系,总体上随着其质量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
由表3可知,在0.25~8m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对供试的3种真菌抑菌活性较弱,特别是两种霉菌,基本没有抑菌圈的出现,虽然南阳酵母在五味子乙素质量浓度为4mg/mL时产生抑菌圈,但抑菌圈较小,抑制能力较弱。
3结论
3.1五味子乙素提取液对自由基清除效果明显,其中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大于相同质量浓度的VC,其半数清除质量浓度0.2mg/mL;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小于VC,其半数清除质量浓度为0.24mg/mL。
3.2五味子乙素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mg/mL,对根霉、黑曲霉、南阳酵母无明显抑菌活性。
相关新闻推荐
3、纤维素分解菌菌种等复合菌剂在粪便堆积发酵中最佳生长条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