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噬菌体对细菌生物被膜影响
1.3.5.1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测定
将过夜培养的PM B2调整为105 CFU/mL,取200μL菌液加入到96孔培养板中,37℃静置培养24、48 h和72 h。孵育后吸出培养基,每孔使用PBS洗涤3次,以去除游离细菌。每孔加入200μL甲醇,固定15 min后,弃掉甲醇,通风干燥5 min,每孔加入200μL结晶紫,染色15 min。使用缓水流冲洗96孔培养板,以去除结晶紫染料。室温通风干燥30 min,每孔加入200μL 33%的冰醋酸溶液,静置20 min。用酶标仪检测OD595 nm值。
1.3.5.2噬菌体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能力测定
按照Li Donghang等的方法测定噬菌体对细菌生物被膜的抑制能力。参考1.3.5.1节的方法将过夜培养的PM B2调整为105 CFU/mL,噬菌体浓度调整为102~107 PFU/mL。将不同浓度的噬菌体和细菌均匀混合,使MOІ分别为0.001、0.01、0.1、1、10和100。取200μL混合液加入到96孔板中,每个MOІ设置3个重复。对照组仅添加200μL菌液,空白组仅添加200μL LB培养基,37℃静置培养48 h。参照1.3.5.1节的方法,测定噬菌体对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能力。
1.3.5.3噬菌体对细菌生物被膜清除能力测定
参考1.3.5.1节的方法培养成熟生物被膜。随后吸出培养基并用无菌PBS洗涤3次。处理组加入200μL使用LB培养基稀释的噬菌体液(108 PFU/mL),对照组加入200μL LB培养基。37℃孵育12、24 h和36 h,孵育后,取出各时间段的96孔板,使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噬菌体对生物被膜清除能力。为测定噬菌体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影响,取出各时间段的96孔板,使用无菌PBS清洗3次后,刮取生物被膜,使用无菌PBS连续稀释试样并涂布LB固体平板上,37℃培养过夜并测定细菌总数。
1.3.6噬菌体应用
1.3.6.1噬菌体对不同材料上生物被膜的清除能力
将不锈钢片和高密度聚乙烯(1 cm×1 cm×0.1 mm)用75%乙醇溶液处理后,高压灭菌。将材料置于含有20 mL细菌悬液的50 mL离心管中,培养48 h,使细菌附着在材料表面。孵育后,使用无菌PBS冲洗3次,以去除游离细菌。将处理后的材料分别置于5 mL的噬菌体液(108 PFU/mL)和5 mL的PBS中,37℃孵育0、12、24 h和36 h。孵育后取出材料,使用无菌PBS冲洗材料表面,随后将材料放置于含有5 mL PBS的50 mL离心管中,20 kHz超声10 min并涡旋5 min。使用无菌PBS连续稀释试样并涂布LB固体平板上,37℃培养过夜并测定细菌总数。
1.3.6.2噬菌体在鸡胸肉中的抑菌应用
将鸡胸肉切成1 g小块,在75%乙醇溶液中浸泡5 min,并照射紫外线50 min,以确保清除可能存在的细菌。取100μL PM B2菌液(104 CFU/mL)均匀涂抹于鸡胸肉上,放置于培养皿中静置30 min,以便细菌附着。随后,分别加入100μL噬菌体液(107 PFU/mL和108 PFU/mL),使MOІ分别为1 000和10 000,对照组加入100μL SM缓冲液。将处理的食物样品分别放置于4℃和25℃,并在0、3、6、9 h和12 h取出食物样品,使用无菌PBS连续稀释试样并涂布LB固体平板上,37℃培养过夜并测定细菌总数。
1.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每组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以±s表示,数据采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图形绘制。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