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金丁酯,又称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属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白色结晶,微有特殊气味,溶于醇、醚和氯仿,难溶于水,口尝时有麻舌感。可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尼泊金丁酯外用安全性极高,已被广泛作为杀菌防腐添加剂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胶片以及高档产品领域。对大鼠、兔、狗、猫等的研究表明,尼泊金酯类物质可经胃肠道吸收,可以在体内迅速代谢,无论是尼泊金酯类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均不在体内蓄积。尼泊金酯类的急性毒性为微毒,尼泊金丁酯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6g/kg。先前的研究报道,尼泊金丁酯具有一定的抗细菌活性和抗真菌活性,但活性菌均较弱,目前,尚无关于尼泊金丁酯作为抗菌增效剂的报道。
小檗碱,也叫黄连素,原是从中药川芍中提取的生物碱,目前可在多种草本植物中提取或人工合成,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已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微生物、免疫调控、控制血糖、心血管保护等功能,临床用常常用于治疗腹泻、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小檗碱也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小檗碱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最小抑菌浓度常常在512μg/mL以上,而对革兰氏阳性的抗菌活性较强,最小抑菌浓度在128-512μg/mL之间。
尼泊金丁酯和小檗碱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试验
尼泊金丁酯和小檗碱联合使用对病原菌的联合用药指数(FICI)测定:使用棋盘法测定尼泊金丁酯和小檗碱联合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33591、犬临床伪中间葡萄球菌菌株31A等菌株的FICI值。具体操作如下:
抗菌药物尼泊金丁酯(作为甲药)和小檗碱(作为乙药)分别以各自的2MIC为最高浓度,使用MHB肉汤培养基倍比稀释成8-11个浓度,分别沿96微孔培养板横轴、纵轴加入含有不同浓度两药的MHB肉汤培养基50μL,然后分别加入各种病原菌菌液50μL,使最终每孔细菌数为2×105
CFU,37℃恒温培养18~24h,观察结果。记录两药分别单用和联用时各自的MIC,按下述公式计算FICI值(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FICI=MIC甲药联合/MIC甲药单用+MIC乙药联合/MIC乙药单用
判断标准:FICI≤0.5,协同作用;0.5<FICI≤1,相加作用;1﹤FICI≤2,无关作用;FICI>2,拮抗作用。即:尼泊金丁酯和小檗碱的FICI=MIC(小檗碱联合)/MIC(小檗碱单用)+MIC(尼泊金丁酯联合)/MIC(尼泊金丁酯单用)。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尼泊金丁酯和小檗碱联合使用对ATCC33591和犬临床伪中间葡萄球菌菌株的抗菌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尼泊金丁酯和小檗碱单独使用对MRSA33591的MIC分别为160μg/mL和1024μg/mL,二者联合使用时的MIC分别为40μg/mL和128μg/mL,协同指数FICI为0.375。也即当尼泊金丁酯与小檗碱的质量比为1:3.2,两者协同增效效果最好。
尼泊金丁酯和小檗碱单独使用对犬临床伪中间葡萄球菌菌株31A的MIC分别为160μg/mL和128μg/mL,二者联合使用时的MIC分别为20μg/mL和32μg/mL,协同指数FICI为0.375。也即当尼泊金丁酯与小檗碱的质量比为1:1.6,两者协同增效效果最好。
尼泊金丁酯和小檗碱单独使用对犬临床伪中间葡萄球菌菌株U6086的MIC分别为160μg/mL和256μg/mL,二者联合使用时的MIC分别为40μg/mL和64μg/mL,协同指数FICI为0.375。也即当尼泊金丁酯与小檗碱的质量比为1:1.6,两者协同增效效果最好。
本文通过棋盘法最小抑菌浓度试验、体外细菌生长曲线和动物试验证明尼泊金丁酯能够显著增强小檗碱的抗细菌活性和抗真菌活性,试验中的细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犬猫源伪中间葡萄球菌;试验中的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本实验为尼泊金丁酯与小檗碱的联合用药开辟了一种新用途,能够明显提高小檗碱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其中,在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