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研究团队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张令强研究团队合作在hLife期刊发表题为“Regulatory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human microbiota in infectious diseases”的综述。文章系统回顾了人体微生物群在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感染相关共病中的调控功能,阐明了微生物群、人类宿主和病原体间的三维调控网络及外界环境因素对该互作网络的影响,并进一步展望了微生物群与感染性疾病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人体中存在大量共生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它们统称为人体微生物群(microbiota)。微生物群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而其稳态失衡将导致感染等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生。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微生物群在急性感染(流感病毒、链球菌感染等)、慢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及感染相关共病(癌症、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中发挥的“双刃剑”调控作用。随后,系统梳理了微生物群与人类宿主、入侵病原体间组成的三维互作网络与调控机制,一方面回顾了微生物群通过与入侵病原体的直接相互作用影响病原体的定植和致病能力,另一方面总结了微生物群通过调控宿主炎症免疫、代谢、神经内分泌、遗传因素、生物节律与衰老等多个方面间接影响病原体感染的结局。进一步地,文章探讨了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医疗干预、膳食营养和地域差异)对微生物群—人类宿主—病原体互作网络的动态调控机制(图1)。

图1微生物群与人类宿主、入侵病原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组成的相互作用调控网络


在文章最后,作者展望了该领域仍有待深入探究的重要研究内容,如:进一步系统鉴定共生菌群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和病原易感性的关键分子并揭示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入探究除细菌以外的其他共生微生物(如真菌、病毒等)在宿主感染性疾病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进一步推进发展人源化动物模型与多维度组学技术以推动微生物群在感染等人类疾病中的研究与转化。综上所述,加深对于微生物群、人类宿主、病原体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复杂动态调控机制的了解,能够帮助我们获得维持、修复人体微生物群稳态的新方法,并推进发展基于人体微生物群的感染等疾病的临床防治新策略与新手段。


相关新闻推荐

1、含辛硫磷LB培养基:降解菌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

2、不同温度下鲜切草鱼脊肉块中热杀索丝菌的生长规律、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及验证

3、CYP720B1基因突变型莱茵衣藻提高铜离子耐受性及吸附效率

4、减少歪头菜镉积累的根际贪铜菌筛选方法

5、沙门氏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来源及分离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