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采集与富集培养


原位聚球藻于2020年8月在渤海B12(38.87°N,119.67°E)和黄海H19(33.00°N,124.01°E)站位采集。利用CTD采样器(Sea-Bird 911Plus,Sea-Bird,美国)采集2~5 m水深的海水100 mL,经48μm筛绢预过滤后用3μm针管过滤器过滤至含放线菌酮(0.05 mg·mL–1)的50 mL SNAX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富集培养条件为:温度25℃,光照强度50μmol·m–2·s–1,光照周期12D:12L。


1.2培养实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将100 mL的富集培养藻液B12和H19于7 386 r/min、4℃条件下离心20 min,接种于无氮组分海盐(Aquavitro,美国海化)配制的1 L改良的SNAX培养基中(硝酸盐浓度为实验组浓度,铵盐浓度为1.0μmol·L–1,其余成分浓度不变)。参照实际海域营养盐状况,实验设置4个硝酸盐浓度组,分别为0.1、1.0、10.0、100.0μmol·L–1,每个实验组设置3个平行。实验从第6 d开始采取半连续培养方式,每间隔24 h从培养瓶中取出250 mL培养基并补充250 mL新鲜培养基。实验持续15 d,期间每24 h测定藻细胞密度,至实验结束测定聚球藻的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以及体系中的碳氮含量。


1.3分析测定方法


1.3.1聚球藻富集样品的鉴定


取富集样品1.40 mL,加入多聚甲醛(终浓度为0.5%)固定后,采用流式细胞仪(BD FACS Jazz,美国)根据前向散射光(FSC)、侧向散射光(SSC)、叶绿素a(FL-1,488 nm)、藻红蛋白(FL-2,585 nm)和藻蓝蛋白(FL-3,640 nm)荧光信号鉴定聚球藻及其色素类型。另取500 mL富集样品过滤至0.22μm聚碳酸酯滤膜(Millipore Co.,美国),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聚球藻的系统发育分类。具体方法为使用DNA快速提取试剂盒(Fast DNAspin kit,MP BIO,美国)抽提DNA,以聚球藻特异性引物rpoC1-39F/rpoC1-462R扩增RNA聚合酶γ亚单位编码基因。PCR反应条件为:95℃预变性3 min;35个循环(95℃30 s,55℃30 s,72℃45 s);72℃延伸10 min,4℃保存。扩增产物在Majorbio有限公司(上海,中国)使用PE300 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序列经fastp v0.20.0质控,FLASH v1.2.7拼接后,使用UPARSE v7.1剔除嵌合体,与NCBI数据库中的相似序列比对并以原绿球藻的PCC9511为外群,采用最大似然法用MEGA X构建系统进化树。原始数据保存至NCBI SRA数据库(序列号:SAMN26533762-SAMN26533769)。


1.3.2藻细胞密度测定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聚球藻细胞密度,方法同1.3.1。参照文献方法计算聚球藻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和最大比生长速率。


1.3.3叶绿素a和藻胆蛋白含量测定


取藻液40 mL,用甲醇法提取叶绿素a(Chl a)后,用分光光度计(Lambda 25,PerkinElmer,美国)根据665 nm和652 nm处的吸光值计算叶绿素a浓度。另取藻液40 mL,用超声破碎法提取藻胆蛋白,以PBS缓冲液为空白,测定565 nm、620 nm和650 nm处的吸光值,按照公式(1-3)计算分别藻蓝蛋白(PC)、别藻蓝蛋白(APC)和藻红蛋白(PE)的浓度。

式中,A620、A650和A565分别表示620、650和565 nm处的吸光值,cPC、cAPC和cPE分别表示PC、APC和PE的浓度(mg·mL–1)。


1.3.4光合生理参数测定


取藻液3 mL,暗适应15 min后使用Aqua Pen手持式藻类叶绿素荧光仪(WALZ,德国)测量量子产率(Qy)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测量光、饱和脉冲光及光化光分别设置为0.018、1 800和600μmol·m–2·s–1。


1.3.5营养盐及碳、氮含量测定


取藻液10 mL,经0.45μm滤膜过滤至10 mL离心管中,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AA3,Seal Analytical,德国)测定铵盐(NH4+),硝酸盐(NO3–),亚硝酸盐(NO2–)和磷酸盐(PO43–)的浓度。另取藻液10 mL,经0.45μm滤膜过滤至酸洗棕色玻璃瓶中,利用全自动总有机碳分析仪(TOC-VCPH,Shimadzu,日本)测定总有机碳(TOC)、总无机碳(TIC)和总氮(TN)的含量。


1.4数据分析


使用FlowJo 10.6.2软件分析流式细胞仪获得的数据,使用Origin 2018进行绘图,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t检验,设置显著性水平为P<0.05。



相关新闻推荐

1、​蜡样芽孢杆菌生长曲线与血培养过程变化【病例分析】

2、检验科微生物室细菌鉴定常见菌株形态特征、培养鉴别、临床表现及天然耐药

3、厌氧血培养生长曲线异常,出现两个生长周期【案例分析】

4、海洋细菌OD值测定及OD-t生长曲线绘制

5、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与方向—— 医药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