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与分析
2.1添加大青叶对酒曲发酵过程理化指标的影响
不同添加量的大青叶对酒曲理化指标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大青叶添加量对发酵过程中密度(a)、含水量(b)、酸度(c)变化的影响
由图1a可以看出,酒曲密度随着大青叶添加量提高而下降,原因可能是添加大青叶使酒曲基质疏松,添加量越大越疏松,导致密度越小,并随着发酵推进不断下降,密度下降速率也随添加量增加而增大,发酵6 d后添加9%大青叶的样品密度从1.0 g/cm3降至0.63 g/cm3,降幅为37%;而不添加大青叶的样品密度从1.18 g/cm3降至1.10 g/cm3,降幅为10%。这主要是与水分蒸发速率相关。由图1b可以看出,开始时3个样品含水量均>55%,但添加大青叶的样品略低于没有添加的样品,是因为灭菌过程前者水分损失大于后者所致;随着发酵的进行,3个样品的含水量均有所下降,下降速率随大青叶添加量增加而增大,添加9%大青叶的样品含水量降低了25%(4 d),而不加大青叶的样品含水量下降了14%,说明大青叶添加量越大,酒曲基质越疏松,越容易造成水分的损失。含水量和密度的差异将对培养基质的培养环境造成影响,一般含水量低、密度小的基质结构相对疏松,有利于酒曲气流扩散,提高传质传热效率,对不同微生物种类的生长和代谢造成不同的影响。由图1c可以看出,酸度随大青叶添加量增加而降低,发酵第2天时3个样品酸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8 mmol/10 g(9%大青叶),2.13 mmol/10 g(4.5%大青叶)和2.95 mm ol/10 g(不加大青叶),添加9%大青叶样品的酸度只有不加大青叶样品的47%,因为酸度主要由产酸细菌主导,含水量越高(大青叶添加量越小),细菌生长越好,产酸量越大,酸度就越高,反之大青叶添加量越大,含水量越低,产酸量就越小,酸度就越低。同时,酸度的变化对酒曲微生物生长会产生反馈影响,并在酯化反应生成风味物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作用。由此可知,添加大青叶培养后酒曲密度、含水量和酸度均有所下降。
2.2添加大青叶对酒曲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酒曲发酵是混菌发酵,其微生物有霉菌、酵母和细菌等三大类。三类微生物的比例及数量是酒曲质量的重要参数。不同添加量的大青叶对酒曲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2大青叶添加量对发酵过程中细菌(a)、酵母(b)、霉菌(c)数量变化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不加叶、添加4.5%和9%大青叶样品的细菌总数最大值出现在第6天,分别为1.25×108CFU/g、0.79×108CFU/g和0.55×108CFU/g;酵母细胞数最大值出现在第4天,分别为4.95×107CFU/g、0.76×107CFU/g和0.67×107CFU/g,之后少有下降;霉菌细胞数最大值也出现在第6天,分别为0.13×106CFU/g、0.25×106CFU/g和3.54×106CFU/g,可见,添加大青叶对细菌、酵母、霉菌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对细菌和酵母产生抑制(尤其是对酵母菌的抑制率较大),而对霉菌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添加9%大青叶条件下细菌抑制率分别达到56%,酵母抑制率达到86.5%,而霉菌生长率达到对照组和3.62倍。原因之一可能是大青叶的消炎杀菌成分对细菌和酵母有较大作用,而对霉菌的作用不大;另一个原因则是细菌和酵母对水活度的要求较高,而霉菌对水活度的要求较低,当添加大青叶后使发酵基质水分下降,使细菌和酵母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降低了霉菌生长的营养竞争,使霉菌的生长率大幅增加。根据大青叶添加量不同对3种微生物的抑制或促进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可以通过改变大青叶添加量实现对霉菌、酵母及细菌比例的调控,从而实现调节酒曲发酵特性的目的,以生产具有特定特性的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