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生理生化试验
对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具体步骤参照《乳酸细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将菌株接种培养24 h后,进行吲哚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V-P试验、糖发酵试验等。
1.2.5温度试验
于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菌株24 h后,以2.0%的接种量进行传代,分别于20、25、30、37、40和45℃恒温厌氧箱内培养,取其在培养0、1、2、3、4、5、6、8、10、12、14、24、36、48 h时的菌悬液测定600 nm处吸光度(OD600)值,每组设置3个平行。最终结果以每组平均值为标准绘制统计图。
1.2.6产酸、耐酸性能试验
将培养24 h的菌悬液以2.0%的接种量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厌氧培养。分别于0、2、4、6、8、10、12、14、24 h利用pH计测定培养液pH,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产酸速率曲线。
将培养24 h的菌悬液以2.0%的接种量分别接种于不同初始pH(1、2、3、4、5、6、7)的MRS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厌氧培养,取其在培养0、3、6、12 h时的菌悬液测定OD600值,每组设置3个平行。最终结果以每组平均值为标准绘制统计图。
1.2.7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耐受性试验
取培养24 h的菌悬液1 mL离心弃上清并加入生理盐水重悬,向重悬后的菌悬液中分别加入1 mL经滤膜过滤除菌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37℃恒温厌氧培养,取其在培养0和3 h时的菌悬液各100μL,对其梯度稀释后涂布,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活菌数,以0 h为对照,计算存活率,测定菌株在胃液中的耐受性。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配制方法参照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存活率计算公式如下:
存活率(%)=100×lgNt/lgN0。
式中:N0为0 h活菌数;Nt为3.0 h活菌数。
1.2.8胆盐耐受性试验
将培养24 h的菌悬液以2.0%的接种量接种于胆盐浓度分别为0、0.1%、0.2%、0.3%、0.4%的MRS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厌氧培养,取其在培养0、3、6 h时的菌悬液测定OD600值,每组设置3个平行。最终结果以平均值为标准绘制统计图。
1.2.9抑菌试验
将培养24 h的菌悬液离心取上清液备用,活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制备菌悬液,分别取200μL均匀涂布于LB平板上,上清液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测定抑菌圈。大于牛津杯直径(8 mm)1 mm的抑菌圈直径视为具有抑菌性,小于等于1 mm的抑菌圈直径视为无抑菌性。
1.2.10耐药性试验
取培养24 h的菌悬液200μL均匀涂布于MRS平板上,室温放置3~5 min,利用纸片扩散法将抗菌药物纸片贴于已接种细菌的琼脂表面,测定菌株对青霉素G、氯霉素、头孢孟多、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磷霉素、阿奇霉素、甲氧苄啶和甲硝唑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大于药敏片直径(6 mm)1 mm的抑菌圈直径视为具有抑菌性,小于等于1 mm的抑菌圈直径视为无抑菌性。
1.2.11动物安全性试验
将20只体重(22±2)g的昆明系雌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将菌液浓度调整为1×109 CFU/mL备用,试验组小鼠每只一次性腹腔注射0.3 mL菌液,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留察7 d,记录各组小鼠每日的体重变化、死亡情况,7 d后对每组小鼠进行剖检,对比2组间小鼠内脏器官变化。
1.3数据分析
数据通过SPSS 26.0软件中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Graph Pad Prism 8.0.1软件作图,P<0.05为差异显著。
相关新闻推荐
1、发酵谷物中分离乙醇假丝酵母菌株直接降解白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C
3、紫外线-B辐射下红豆杉性别特异性响应的潜在机制及对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