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云石景森韩文胜卓健生

单位:卢云(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石景森韩文胜(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研究室西安710061);卓健生(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000238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0258-0659(2000)02-0185-02

细菌与胆固醇结石间的联系日益引起重视,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已测得胆固醇结石中86.67%有细菌DNA存在,但细菌培养阳性率极低,如何改进培养技术,提高阳性率成为探讨细菌与胆固醇结石联系的关键,本实验用微生物自动检测鉴定仪,于细菌生长曲线对数生长期行转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细菌的阳性检出率。

1材料与方法

选1997年10月~1998年4月间胆囊结石标本,男9例,女33例,平均年龄41岁(21~6 8岁),均为有症状择期胆囊切除的患者,用硫磷铁法证实均为以胆固醇为主混合性结石,实验仪器BacT/Alert 120微生物检测仪和SCEPTOR微生物鉴定仪。

无菌取胆固醇结石核心样品,研磨制成5~10ml悬浊液,注入增菌瓶恒温振荡自动培养1~6d,底部感应器显示为阳性者根据其微生物生长曲线,于对数生长期取出转种,培养6d为阴性者视为阴性瓶取出,阳性瓶转种培养8h后取出,制备108/ml标准菌悬液,取10μl放入10ml增菌管内,转种到SCEPTOR细菌鉴定板,厌氧培养48h后,直接在SCEPTOR微生物鉴定仪中确定细菌菌种(需氧菌缩短为24h)。

2结果

42例胆石核心细菌培养后,单独分离到厌氧菌2例,未单独分离到需氧菌,同时分离到厌氧及需氧菌者5例,细菌总检出率为16.7%(7/42),共分离到细菌12株,其中厌氧菌7株,需氧菌5株,7株厌氧菌分归3个属:梭菌、丙酸杆菌、厌氧性链球菌,其中梭菌属4株,占厌氧菌株的57.1%。需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3株,粪链球菌和肠链球菌各1株。

3讨论

80年代我们曾用传统方法行胆石核心细菌培养,44例胆囊结石中仅2例阳性,而本实验采用BacT/Alert 120微生物检测系统,它所提供的微生物生长曲线为直接观察细菌生长情况,选择恰当时间转种培养,为提高阳性培养率提供了有效手段,在微生物生长曲线四个时期中,迟缓期阳性率低;对数生长期细菌大量繁殖,细菌反应单位数以对数方式上升,此时培养阳性率最高,此期厌氧菌可维持6~24h,需氧菌仅为5~12h,在稳定期行转种培养仍可维持一定阳性率,但较前已有一定降低,而一旦进入衰退期,多数细菌已死亡,可出现假阴性。本组所用Back/Alert增菌瓶中所含胰消化酪蛋白酶等化学成份,根据NCCLS标准配制,对各种细菌提供的增菌环境远优于各种肉汤培养液。菌种鉴定中本组使用SCEPTOR微生物鉴定系统自动鉴定,避免各种生化鉴定条所致系统误差。

本组50%以上的厌氧菌株属梭菌属,该属类细菌因含芽胞,抵抗力强,能长期耐受恶劣条件,一旦条件适应即可出芽繁殖,这也许是该细菌能存在于胆固醇结石核心的首要条件,本实验培养出4株产气荚膜梭菌,首次怀疑为研磨污染所致,二次将研磨环氧乙烷消毒后增菌培养,出现同样结果。说明有可重复性。该菌非严重厌氧,生长繁殖的温度较广,37℃时分裂繁殖周期仅8min,常超过其它混合感染细菌而占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可产生10余种外毒素,其中α毒素具有活性卵磷脂酶能消耗底物卵磷脂,使其减少,这也许是产气荚膜梭菌成为胆固醇结石核心的关键。

相关新闻推荐

1、微生物合成食品功能因子方法、研究策略和进展(三)

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形态、生物学特性、生长曲线及基因组特征(三)

3、微生物生长动态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丝状化的诱导能力

4、​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群体延滞期特点与测定方法

5、肠道菌群在帕金森病中的可能发病机制、防治现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