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影响最明显的是降低动物生长性能,如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以及饲料转化率降低等。生产实践中,黄曲霉毒素在高水平时能够导致动物急性死亡,低水平长时间暴露能够产生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影响动物的生长、繁殖,抑制动物的生长速度,影响禽类的产蛋率和孵化率等。因此,本试验在研究霉菌毒素对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然霉变玉米用量对肉鸭生长规律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及设计
选择健康、体重基本一致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324只,按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肉鸭,其中各个重复公母各半,试验期间为5周,其中1~14日龄为小鸭阶段,每笼的大小为1.0×1.0 m2,饲喂小鸭日粮;15~35日龄为生长鸭阶段,每笼的大小为1.0×2.0 m2,饲喂生长鸭日粮。试验设计见表1。
表1试验设计
1.2试验日粮的配制
试验日粮配制所用霉变玉米为天然污染多种霉菌的玉米,采用ELISA方法(Neogen公司生产的试剂盒,BIO-RAD公司Model 680型酶标仪)对霉变玉米和正常玉米进行霉菌毒素分析,见表2。日粮参照按NRC(1994)标准,配制0~2周龄小鸭料和3~5周龄的生长鸭料。各日粮中CP、Ca、Tp、EE、Lys、Met+Cys、Thr及Trp的含量基本一致。试验日粮的饲料组成和营养水平见表3。
表2污染的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含量
1.3饲养管理
试验在四川铁骑力士集团花荄试验场进行。试验开始前先将圈舍清洗和熏蒸,采用烟道加热,进雏前1 d将舍内温度保持在32~34℃,进鸭后每天降低温度1℃,至5日龄时为27~29℃,6~10日龄每天下降2℃,即10日龄育雏温度为17~19℃,以后逐渐降低到室温。雏舍内空气湿度第一周60%以上,第二周要求50%。然后将试鸭转入其中,定期用百毒杀消毒。自由饮水和采食。按照肉鸭免疫程序接种鸭群。
1.4测定指标
1.4.1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送Alltech公司测定)
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测定:包括正常玉米、霉变玉米、豆粕、面粉。
试验日粮霉菌毒素含量测定有:AFB1、ZEA、DON、T-2、OZA、伏马毒素。
1.4.2生产性能指标
生产性能指标:以重复为单位,每周称一次体重和耗料量,计算日增重(ADG)、采食量(ADFI)、料肉比(F/G)。
1.5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试验结果用SPSS软件作方差分析,并进行曲线拟合。
2试验结果
2.1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4、表5、表6)
由表4可知,7日龄平均体重,正常组极显著高于100%霉变组(P<0.01);14、21、28日龄正常组平均体重均极显著高于50%霉变组和100%霉变组(P<0.01),且50%霉变组极显著高于100%霉变组(P<0.01);35日龄平均体重,正常组极显著高于100%霉变组(P<0.01),50%霉变组显著高于100%霉变组(P<0.05)。
从表5、表6可以看出,随着自然霉变玉米的增加,各阶段的ADG、ADFI和料肉比呈现递减的趋势。
在ADG方面,正常组和50%霉变组相比较,第2周龄差异极显著(P<0.01),第3周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周龄以及整个试验期差异均不显著;但是1~4周龄正常组试验鸭ADG均极显著高于100%霉变组。在ADFI方面,正常组均极显著高于100%霉变组(P<0.01),在第2周和第3周正常组也极显著高于50%霉变组,第4周和全期正常组均显著高于50%霉变组(P<0.05)。在F/G方面,除了第4周、第5周和全期的50%霉变组的F/G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外,正常组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霉变组。
表3试验日粮
表4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平均体重的影响(g/只)
表5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日增重和采食量的影响[g/(只·d)]
表6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料肉比的影响
相关新闻推荐
1、4抗生素对莱茵衣藻生长、光化学活性及其伴生细菌的抑制作用(一)
2、阐明脓毒症中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组成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二)